“双11”背后的洗钱风险
发布时间:2017-11-14
“双11”盛宴刚刚过去,成交额又一次突破记录,令国外媒体也瞠目结舌,仅国内两大电商平台成交额就接近3000亿人民币,电商平台的繁荣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令国人感到骄傲,但这巨量的交易额背后却隐藏着一种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风险,那就是洗钱风险。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网购经历,选择之前会查看商家等级、交易笔数及评论等内容,所以商家也就特别看重这些数据,最终就催生了一种职业或行为叫“刷单”,甚至产生一些专业刷单平台。虽然电商平台也在打击“刷单”行为,但好像大家都在“刷单”也没有什么,一些有影响力的商家也加入“刷单”行列。最近就有某位亲历“刷单”者爆出,通过有组织团队操作,一个“双11”一个商家就产生四千万的虚假成交额。
当然,近3000亿的成交额可能大部分是真实交易,或“刷单”行为也仅仅是为了表面上好看而去吸引客户,不存在洗钱行为,但这个过程完全就符合洗钱的特征。
洗钱的过程一般分为处置、离析、融合三个阶段,如果商家在组织刷单时,将非法所得(黑钱)通过刷单手的账户投入到整个支付系统;然后刷单手的数量又足够多,且故意逃避电商平台的刷单行为监测,通过足够多的购买笔数,真实的快递单号及购买签收信息,将虚假交易做成真实交易,非法所得(黑钱)就变成商家的合法经营收入;最终商家或背后真正的洗钱份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使用清洗后的资金,完成最终的融合阶段。
除了通过刷单,还有可能通过自买自卖、空寄包裹、邮寄同等重量的非下单商品(如违禁物品)、虚假标价(远高于实际价值)、到付等手段用来洗钱,同时也会存在非法套现等违法行为。所以任何有交易的地方都会有潜在的洗钱风险,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洗钱行为已无孔不入,洗钱带来的危害已不容小觑。
2017年11月4日修订通过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现行法第9条虚假宣传的条款进行了完善,对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今后除了对经营者自己产品的虚假宣传外,帮助他人进行刷单、炒信、删除差评、虚构交易、虚假荣誉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查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该法的修订,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洗钱行为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用于反洗钱交流探讨,不代表已有洗钱行为发生,不针对任何机构。
转自“张博反洗钱”